“现有室内定位技术要实现局域室内高精度定位,须布置大量节点,但信号覆盖成本较高,这使其发展遇到了瓶颈。”近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说。
而当前,全球四大定位导航系统都只解决了室外定位问题,而室内定位仍是空缺。邓中亮认为,内精准定位是我国北斗在技术上超越GPS的关键之一。
为此,在科技部支持下,邓中亮牵头带领团队研制了世界首个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羲和”系统,提出了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该技术有效节约了室内定位成本,把移动通信网变成了一张既能通信,又能高精度定位的网,从而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羲和计划”不仅研制了一套系统,而且形成了几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一系列关键技术,相关研究还拉动了从芯片到终端、从基站到网络、从运营到服务的整个导航通信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到来,邓中亮又开始思考如何将国家正在建设的5G通信网络变成一张高精度定位的网络。他认为,发展基于5G新技术的泛在、无缝、通导一体化的新一代位置服务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于是,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邓中亮团队开展了基于5G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室内外混合定位研究,提出了5G共频带定位理论方法,并利用MIMO、OFDM、微蜂窝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这解决了通信网高精度定位中的频率复用、信号干扰、测距精度低等问题,在室内实现了优于 0.1米 的高精度定位,理论精度高达毫米级。”邓中亮说。
为了让中国技术在国际上脱颖而出,邓中亮带领团队积极参与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的5G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我国5G定位信号体制的国际标准制定。
据悉,目前邓中亮团队形成了14项 3GPP R16国际标准提案,并积极参与R17 NR定位标准制定。他们提出的5G共频带定位体制也已进入R16 38.255标准,成为3GPP认可的新型5G 定位方案。同时,北邮也联合国内企业提出5G载波相位测量等5G新兴定位技术。
面向新时代,北斗三号系统该怎样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以服务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成为了新的命题。在邓中亮看来,5G与北斗强强联合是破题的关键。
具体而言,北斗+5G融合可从三个层面来解析。第一,北斗可支撑5G网络安全高效运行,为5G网络应用提供精准的定位导航应用,开拓基于高精度时空基准的通信业务新蓝海;第二,5G可增强北斗导航服务能力,与北斗形成信号覆盖互补,支撑全空域全时域定位导航服务;成为支撑位置服务业务的通信通道;第三,北斗+5G深度融合将形成泛在、无缝、高精度、高可信的PNT服务能力,实现信息随身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此外,邓中亮团队还与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终端、基站、平台等设备,搭建了全国首个北斗+5G室内外定位系统,完成了基于北斗与5G通导融合的室内外混合智能定位测试,并开展了商场室内导航、大型室内停车位寻找、消防抢救定位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为民众的智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